近年来,国家对林草产业发展日益重视,林下经济产业和草原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我国有40多亿亩的森林和草原,森林草原等林草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及特有的生态环境,在目前国家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大背景下,可以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促进林草中药材迅速发展,发挥中药材产业的独特作用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林下中药材种植迎来机遇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为了不与粮争地,相关部门引导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荒坡、荒沙、荒草、荒水)资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发展林草中药材产业。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推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繁育及利用。加强森林康养食材、中药材种植培育,森林食品、饮品、保健品等研发、加工和销售。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前提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林果、林药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文件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支持政策,推动林药产业等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将林草中药材列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项目,提出到2025年,林草中药材生态培育面积达到500万亩。
林下中药材种植已有生动实践
江西省分宜县积极破解林农“靠山吃山”的传统经营理念,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开展林下经济帮扶政策宣传,大力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多措并举鼓励林农积极创新“林药”复合经营模式,让林农“不砍树就能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分宜县已有1300余户林农参与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项目。在每年的造林季节,分宜县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下沉到全县10个乡镇,对草珊瑚、金银花等林下中药材的种植选址、苗株间距、松土施肥开展技术指导。分宜县还不断深化“博士团+土专家”模式,为林农在选品、种植、养护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通过选用自主培育的药材种苗,做到优品种和优技术有机结合,有效地提升了森林苖木和药材的成活率和收益率。截至2021年年底,分宜县发展林下种植红豆杉1万余亩、草珊瑚8300亩、金银花2200亩、黄栀子1860亩、玉竹400亩,2021年全县林下经济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
安徽省亳州市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全市森林资源,多模式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以林药、林菜、林禽、林旅为主打的产业发展格局。亳州充分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重点在林下连片种植玫瑰、牡丹、白芍、桔梗、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4余万亩,年经济收入达4.2亿元,带动10.4万人就业。
河南省桐柏县立足山区优势,全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0余万亩,其中林下套种中药材8.2万亩,年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桐柏县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国储林项目优势,将乡村振兴、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有机结合,同步推进道路、水利、林下种植和旅游等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林药套种。桐柏县沁园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桐桔梗、黄精、夏枯球等10多种中药材,被评为河南省仿野生中药材规范化示范基地;桐柏县富兴林产果品有限公司与月河镇徐寨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种植金银花、桐桔梗等中药材,农户平均每亩增收6000元。
多方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中国中药协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平台功能和优势,启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动。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围绕林下中药材种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经济振兴。专委会与政府部门、中药企业、种植合作社以及广大农户进行卓有成效的对接与合作,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专家参与制定《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参与制订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等通则。为保障技术培训全方位覆盖,专委会构建“央视网+小鹅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技术培训平台,联合全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平台,举办多期政策解读与网络宣讲会;联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举办全国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解读网络会。专委会帮助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开展春播调度及业务技能专题培训,并就呼伦贝尔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指导当地林草中药材种植业健康发展。
科学助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
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需要科学助力,解决一些发展的关键难点。要坚持绿色生态理念,林下中药材种植决不能以牺牲绿色生态为代价。必须发展中药材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加强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对合作社与种植户的技术指导。要加强现有野生中药材变家种的科学研究,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必须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苖培育工作,加强各地中药材基源的鉴定与研究,确保大面积种植林下中药材的道地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严重老年化与短缺,机械化生产是当前中药材种植群体的迫切呼声,也是产业发展的痛点所在。在农业农村部门、科技部门及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药材机械化发展较快,正在经历从“可用”到“好用”的升级,中药材机械的社会化服务也在勃兴。应该进一步加强各方协作,推进机械在林下中药材种植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中药产业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林下中药材种植大有可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医药界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强科学助力,促进林下中药材种植从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向科技化、机械化、生态化转型,真正实现林下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