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网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走进首平台中医药研发基地大型仪器平台:微透析实验室

   2021-04-23 790
导读

首平台中医药研发基地是由北京市科委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旨在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仪器对外开放共享、增强对外研发服务能力、服务中医药创新发展。基地成立于2009年,是首批(共12家)北京市科委与院所共建基地之一

首平台中医药研发基地是由北京市科委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旨在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仪器对外开放共享、增强对外研发服务能力、服务中医药创新发展。基地成立于2009年,是首批(共12家)北京市科委与院所共建基地之一,中医药行业唯一一家共建基地。

今天,咱们对首平台中医药研发基地大型仪器平台进行系列报道,推出九大实验室之一的微透析实验室——微透析实验室融合采血技术、疼痛药物等多个中医药特色技术。

微透析实验室由中医、中药、生物、化学等多学科高、中级人才组成,具有坚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中医药基础研究经验。实验室主任王丹巧研究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中药药理学研究,注重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现代科技方法的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带领科室人员采用微透析等技术方法,在清醒、自由活动的动物体内进行多位点取样及分析,长时间、动态地观察活体多部位化学物质的经时变化。围绕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关键因子、关键靶点,开展了中医药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癌性疼痛以及相关中药物质基础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在国内基于微透析 -HPLC 技术的清醒、自由活动大、小鼠模型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细胞外液相关药物、神经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围绕中医药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疾病、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癌性疼痛等,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的方法学建设及创新性研究:

1、建立了脑、血双位点同步微透析、配合 HPLC- 电化学 / 紫外 / 荧光检测技术,在大鼠清醒自由活动状态进行药动—药效同步、动态研究的方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机制研究,实现了血液和靶组织药动学及靶组织药动学和药效学同步动态的研究。

2、与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评选机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国际合作,引进、建立了光化学损伤诱导的神经源性疼痛动物模型及相关实验技术,筛选了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癌性疼痛的有效中药,并进行其作用机制研究。目前,一个疼痛和镇痛的中医药研究平台已经建立。

3、运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进行中医药延缓衰老、干预老年性疾病的研究,建立了模式生物线虫培养、分选、寿命指标观察、中药干预的方法;建立并改进了线虫帕金森病转基因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筛选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4、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选择临床应用广泛、产销量大、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进行不良反应物质筛选的示范性研究,建立了中药注射剂过敏及类过敏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特色技术和平台建设:

在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进行生物体整体生理、病理及药理的动态研究方法,是中医药整体复杂体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经过多年努力,本科室已经形成了有特色的基于微透析和自动采血技术的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整体、动态实验技术共享平台;基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培养、分选、筛药技术的中医药延缓衰老、干预老年性疾病的研究技术平台;疼痛和镇痛的中医药研究平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和再评价实验研究的技术平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ao-shen.com/news/show-7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08-2020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2017416号-1公网安备沪31010402333520号